徐子曰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第一季学习心得

徐子曰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第一季学习心得自18世纪以来,我们就一直被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个体这些大势所趋的大实体所纠缠,这让我们很难将自己的视线聚焦于“最极端的具体”(本雅明),即普通人的生活之上。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这似乎将成为一个重大的,至少是无法避免的问题。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在本书的最后,我将忠实于自己的方式,尝试展示它的人类学根源及其在今天可能存在的特定调性变化。有时候,重要的不是个体,

徐子曰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第一季学习心得

自18世纪以来,我们就一直被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个体这些大势所趋的大实体所纠缠,这让我们很难将自己的视线聚焦于“最极端的具体”(本雅明),即普通人的生活之上。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这似乎将成为一个重大的,至少是无法避免的问题。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在本书的最后,我将忠实于自己的方式,尝试展示它的人类学根源及其在今天可能存在的特定调性变化。

有时候,重要的不是个体,而是个体所归属的共同体。同样有时候,重要的不是基于事件的宏大历史,而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琐事——恰恰是这些难以察觉的情境构成了共同体的结构。“邻近”一词在我看来可能就具有这两方面的特征。这自然就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成分,即处于关系之中的人。这不仅指个体之间的关系,还包括那些将我自己和与他人共享的领地、城市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东西。它们就是日常生活的野史,是时间在空间中的结晶。一个地点的历史自此变成了个人的历史。通过沉淀,所有由仪式、气味、噪音、图像、建筑构造所构成的琐事变成了尼采所说的“象形日志”(journal figuratif),一本教我们说什么、做什么、想什么、爱什么的日志,一本告诉我们“我们可以生活于此,因为我们生活于此”的日志。这样一来,一种“我们”就形成了:它使每个人都能够“超越短暂的、荒谬的个体生活”,使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“仿佛是房子、血统和城市的精神的一部分”。我认为,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描述我们必须作出的改变了——我们要有不同的焦点,把重点放在所有人的共同之处、所有人的共同所为之上,即使只是在微观层面。“故事是从底层开始的


首页
社科类
工科类
亲子类
心理情感类
目录
参与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