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智慧之线上舞动疗愈营笔记

改善个人健康是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的一个方法。换言之,鼓励个人成长是完全可能的;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帮助,要实实在在地改善神经疾病的症状是不可能的。相对而言,刻意让自己诚实比刻意纠正自己的强迫症更容易。从传统心理学角度看,人格问题一直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心理问题。内心挣扎、冲突、内疚、道德感缺失、焦虑、抑郁、挫败感、紧张、羞耻感、自我惩罚、自卑、自我价值感低——这些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,影响人们的行为,而

改善个人健康是创造更好

的社会环境的一个方法。换言之,鼓励个人成长是完全可能的;如果没

有外界环境的帮助,要实实在在地改善神经疾病的症状是不可能的。相

对而言,刻意让自己诚实比刻意纠正自己的强迫症更容易。

从传统心理学角度看,人格问题一直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心理问题。

内心挣扎、冲突、内疚、道德感缺失、焦虑、抑郁、挫败感、紧张、羞

耻感、自我惩罚、自卑、自我价值感低——这些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

苦,影响人们的行为,而且不受控制。因此,这些心理问题都自动被视

为病态和不受欢迎的,应该尽早被“治愈”。

但这些心理现象在健康人或者是正在变得健康的人群中也存在。若

你本该感到内疚而没有内疚感,会怎么样?假设你已经取得了各种心理

能量的平衡而且已经适应了,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?也许适应和平衡减

少了你的心理痛苦,这是件好事;但这种状态又会阻碍你实现更高层次

的追求,所以这种状态也并非就是好的?

艾瑞克·弗洛姆(Erich Fromm)在一本很重要的著作(50)中,批

评弗洛伊德经典的“超我”概念,指其过于强调权威和相对性。这就是

说,在弗洛伊德看来,你的自我或良知主要是你父母或类似人物的期

待、要求、理想在你内心的内化。假设你的父母是犯罪分子,那你会有

什么样的良知?或者你的父亲道德观十分僵化,反对娱乐,你会有什么

样的良知?比如你的父亲是个心理变态者,又会怎么样?弗洛伊德没

错,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的良知从我们幼年时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而来,

而不是日后在礼拜日学校课本里学来的,但或多或少,我们还有一部

分“本能良知”。这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本性、命运、能力或“使命”的认

识基础之上的。本能良知要求我们接纳自己的本性,而不是因为软弱或

基于利益或其他理由而形成的良知。一个天生的画家却不得不从事股票

买卖,一个聪明的人却过着傻子的生活,一个看清真相的人却被迫保持

沉默,一个血性的人却不得不表现得像一个胆小鬼,凡是没能真实展现

自己才能的人都感觉自己出卖了自己,并因此而鄙视自己。这样自我惩

罚的结果就是患上神经症。而一旦这种情况得以纠正,胆小鬼会重获勇

气,沉默者敢于伸张正义,自我尊重也会得到提升。总之,一个人的成

长和进步可能需要经历痛苦和内心的冲突。

首页
社科类
工科类
亲子类
心理情感类
目录
参与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