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与心理治疗40讲学习笔记

佛学与心理治疗40讲学习笔记06_第6讲:儒道文化给佛法的东传提供了怎样的“接引”? 07_第7讲:汉传佛教的精华丨禅宗 08_第8讲:灭佛与盛世兴佛 09_第9讲:佛法在世间 10_第10讲:汉字里的心理学 11_第11讲:儒家为佛法提供的“人格”基础丨学庸、论语与易经 12_第12讲:道家为佛法提供“有无”深度丨老庄哲学 13_第13讲:汉传佛教的“明

佛学与心理治疗40讲学习笔记

06_第6讲:儒道文化给佛法的东传提供了怎样的“接引”?    

07_第7讲:汉传佛教的精华丨禅宗    

08_第8讲:灭佛与盛世兴佛    

09_第9讲:佛法在世间    

10_第10讲:汉字里的心理学    

11_第11讲:儒家为佛法提供的“人格”基础丨学庸、论语与易经    

12_第12讲:道家为佛法提供“有无”深度丨老庄哲学    

13_第13讲:汉传佛教的“明心”    

14_第14讲:汉传佛教的“见性”    

15_第15讲:汉传佛教的心理治疗    

16_第16讲:上座部佛学的心理学特色丨上座部简史、教学特色以及与现代心理学的关联    

17_第17讲:佛法的意义治疗丨人类的共同困境与出路    

18_第18讲:心识的可塑性丨变化的意识流    

19_第19讲:系统的心智培育丨认知、情绪、行为的转化    

20_第20讲:当代的正念传统丨四念处的慧观修习    

21_第21讲:正念与压力、焦虑丨正念减压    

22_第22讲:正念与抑郁、创伤丨正念认知治疗    

23_第23讲:认知的取向丨一切都和“见解”有关    

24_第24讲:愤怒的转化丨培育接纳的认知训练    

25_第25讲:欲望的升华丨从欲望、成瘾的束缚中解放    

26_第26讲:自我肯定丨提升低自尊的良药    

27_第27讲:情意的训练丨从自我关爱开始    

28_第28讲:佛学的人格类型丨行为的惯性    

29_第29讲:古老的潜意识丨生生世世的意识之流    

30_第30讲:洞见无我的智慧丨无我的智慧与慈悲    

31_第31讲:藏传佛学特色之我见    

32_第32讲:最终目的不同丨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不同之一    

33_第33讲:疗程长度不同丨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不同之二    

34_第34讲:信任程度不同丨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不同之三    

35_第35讲:文化背景不同|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不同之四    

36_第36讲:用“因缘”的视角进行心理治疗和修行丨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相通之一    

37_第37讲:“好来访”“好弟子”阻碍成长丨藏传佛教与心理治疗相通之二    


首页
社科类
工科类
亲子类
心理情感类
目录
参与学习